莲师十三本尊

极密口诀部悉地宝藏舍之莲师十三本尊 法门由来及功德略述 不可思议诸种遍主莲花王,为了摄受雪域藏传佛教行者而言之口诀,持明上师成就仪轨【上师如意宝鬘】百多殊胜法门伏藏中极精要之部份,莲花生大士前往拂尘洲时期,于贡唐山隘处,为极疼爱之天子牟赤赞普遗嘱式所传之祈请文,称为【祈愿任运】。 (壹、外祈请部及内成就部) 西藏如拉克埋藏之法门,隐居士桑波札巴所取,咕滇巴大师由空行文字中译成藏文。经由真实佛化现诸持明圣者,关于口耳相传祈请文之灌顶。 (贰、密成就部,称为后经集。) 阿里班禅贝玛旺嘉所取之【持明皆集】,此法门除意伏藏及黄纸之差别外,传承融合。 (参、极密成就部,称为极深如意宝或所有悉地来源之宝藏舍【悉地宝藏舍】。) 传承等虽与上述相同,但尊相、咒语及圆满次第极特殊,不可思议之法门。 此法取藏者于大取藏师嘉聪宁波预言中记载:「噶陀南方珍宝名,奇妙具智及悲愿,若遇吉祥怙主法,迅速获得胜成就。」 取藏师明珠多杰预言中记载:「噶陀之方 出现我化身,或能降伏达喇陆贡魔。」 若比多杰取藏之岩藏法【金刚手法门】预言中记载:「伏藏圣地卓洛之附近,出现名为巴或旺圣者,具痣项链教法传于彼。」 达仓多杰卓洛之秘密预言记载:「莲师化现黑行者加持,入于虚空藏师意之光,出现噶陀南方神山边,名有旺或诺布具大愿,不高不矮坚固金刚身,气脉明点无垢聚空行。」 如是许多具量的成就者所赞叹诸持明转轮王吉祥金刚寿自在宝(巴多杰才旺诺布)或光明如来藏欲藏力,天竺圣地阿闍梨黑行者及努˙虚空藏(努˙南开宁波)大师合一的化身,断证的一切功德等同于圣地诸大导师,其意什深伏藏教规即此法门。 明珠多杰之伏藏法【密慧仪轨】中说:「在此雪域之国土,埋下大小俱胝藏,祈愿善缘者相遇,发愿六道能解脱,有些交付虚空神,有些交付地神龙,有些具誓之徒众,顶上置予慧金刚,誓言甘露使其饮,祈愿嘱咐词不忘,埋藏阿赖耶识海。」 如此所说大持明之王(仁珍才旺诺布)多次亲见莲花生大士,获得灌顶及加持,是为 不共意伏藏法。 此次之灌顶法门为大持明尊(仁珍才旺诺布)之取藏法及同一智慧化现之取藏师若比多杰于不变常旋之湖中公开取出之【上师诸佛总集】加持之河合一传授。 如此获得的功德于【悉地宝藏舍之根本金刚颂】云:「上师成就总集珍宝法,其法生咒圆次为根本,十三成就火鬘及药师,持宝鼠尊回遮战病饿,金刚骨鬘威压狮吼尊,开藏隐地安渡旷野难,莲花金刚黑马鸣卓洛,消除四大强盗敌灾难,观音阿弥陀佛普贤王,消除死亡中阴诸苦难,一切体性根本上师尊,修此莲师加持无迁见。」 此法为诸莲师意成就仪轨中最殊胜者,仅一开启,其地战难延后、五谷丰收、风调雨顺。对此法仅起信心,往生极乐刹土。 莲师又说:「我修成就一切佛,我见亲见一切佛,我为如来之总集。」如此等具今世及究竟之不可思议功德。 传授如是加持特殊,以具善缘之法主、大圣者众亲口传授、亲耳相闻,深道上师心要、空行亲口气温未失之甚深灌顶,阿闍梨事业已圆满,弟子应造之业供曼达拉,此乃锡度巴名为贝玛所作,书记者达纳尼玛嘎亚书写, 芒嘎浪。

释迦摩尼佛

  为教化南赡部洲的众生,白髻菩萨从兜率内院,下生人间。他乘着白象,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进入了母胎…… 百花盛开的蓝毗尼园里,怀着六甲身孕的净饭王妃,正在树下休憩,微风轻拂、鸟语呢喃,四周一片祥和。在此宁静安详的时刻,释迦牟尼佛安然的从摩耶夫人右?诞生了。甫初生的王子凌空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了七步,美丽的七宝莲花随着他的步履朵朵绽开;佛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释梵天神顶礼圣相、诸天天女散花庆贺,南瞻部洲放大光明,天地之间祥瑞百出。 当整个释迦族都沉浸在新生的喜悦时,摩耶夫人却在太子诞生后的第七天过世了,年幼的悉达多太子于是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抚养照顾。净饭王对这晚年得来之子关爱备至,不仅给予一切物质上的满足,还聘请各方专家、学者,教导悉达多文学、医学、哲学、算数、武术、兵法等各种知识与技术。年少的太子,天资聪颖,在短短几年间,不仅精通各种学问,还拥有一身好武艺。许多骄慢的狂人,都深为太子所折服。他的声名远播,就连昂卡、摩竭陀等国,都知道迦毗罗城有位卓越出众的王子。深明善巧方便的太子,对于一切世间事都能随顺,他在十七岁时纳耶输陀罗为王妃,六年后生下独子罗喉罗。 尽管身居荣华富贵,但悉达多并没有因此沉溺于享乐;相反的,对于生命,他有着比一般人更细微的观察与思考。在几次出游中,他看到肉弱强食的杀戮、艰辛工作的农夫、痛苦哀嚎的病人、举步艰难的老人、脓血流溢的死尸……这些景象,让太子深深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深切的思维着解决痛苦的可能。再次出游,悉达多在北门遇见威仪巍峨的比丘,太子心生大欢喜,舍世修道的念头,油然而生。 虽然净饭王对于太子出家的念头百般压抑,但丝毫无法改变他的意志。随着时日的增加,太子出世的心,越发的坚定。终于在一个黑夜里,他离开了王城,进入森林深处。悉达多自断须发、披上袈裟,并发下誓言:「若不证菩提果,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回王城。」从此身披锦衣的王子成为离群索居的修道者。 初出家的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畔开始艰苦的修行生活。在严厉的苦修中,他日食一麻一麦,不分昼夜,一心修习禅定。六年下来,他的身体变得枯瘦而嬴弱,意识也越来越模糊。太子深切的体悟到,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他起身沐浴,走出苦行林。 在接受牧羊女乳糜的供养后,逐渐恢复体力的太子,来到菩提迦耶城。在一棵菩提树下,他大发誓愿道:「若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座。」悉达多太子结跏趺坐,进入甚深禅定,期间无数的烦恼与魔障不断来扰,魔军魔女倾巢而出。历经四十九日的奋战,在与清晨星光交会的片刻,悉达多彻悟心源,顿然证悟一切真理,成就无上正觉。王子大彻大悟,跳脱生死轮回,成为证得解脱涅槃的佛陀。 在持续数日的禅定后,佛陀起身渡过恒河,来到鹿野苑,对当初曾经一起修行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说法。释迦摩尼佛初转法轮,为五比丘宣说「四圣谛」与「八正道」——四种能证得真如正觉的真理,以及八种实际修行的方法。在鹿野苑佛陀三转法轮,五比丘因而得证,成为最初得度的僧伽。 度化五比丘后,释迦牟尼佛开始在鹿野苑附近、缚啰迦河沿岸传法。不久之后,波罗奈城富商之子耶舍前来求法,他虽生于富贵之家,但对于世俗尘劳,有着极大的厌离心,因此虔诚的向佛陀祈求解脱之道。佛陀慈悲摄受,耶舍成为佛陀第六位弟子。当耶舍的父亲俱梨迦来到鹿野苑时,耶舍已成为一位道貌庄严的比丘了。俱梨迦长者见状无限欣喜,自己也发愿皈依;其后耶舍的母亲,也皈依在佛陀座下。他们分别成为佛门首位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受到佛陀智慧的感召,耶舍的朋友们也闻讯前来求法,五十个人同时受戒,成为佛门僧伽。在佛陀的教化下,弟子无不法喜踊跃,得证果位。 为使教法能够普遍流传,让更多的众生获得解脱利益,佛陀要求弟子不要常住一处、各自向十方传法,僧团第一次的布教活动于焉展开。释迦自己亦单独出发,前往伽耶山。途经尼连河,佛陀来到优楼频罗迦叶的苦修处。优楼频罗迦叶已高龄一百多岁,是位极具威望的拜火教领袖。释迦牟尼佛为他宣说究竟妙法、展现不可思议神通,优楼频罗迦叶深受感悟,带领弟子五百人皈依佛陀。之后他还说服了同样信奉拜火教的两个弟弟,那迦叶和伽耶迦叶也先后带二百五十名教徒来归化,这就是著名的三迦叶。此时教团的僧伽,已经有千人以上的规模,教法的传播也更为快速了。 佛法在弘化的过程中,屡受「六道外师」的阻挠。所谓「六道外师」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六个教派,而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是其中诡辩派著名的学者。此派的学者,贡高我慢,自认为拥有世上最殊胜的教法,无人可匹拟。然而当他们听到佛陀所宣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真理后,就深为折服,各带领弟子二百五十人来皈依。舍利弗和目犍连精进修行,日后分别成为佛陀僧团中,「智慧第一」与「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曾经承诺频婆沙罗国王,若自己能证得无上菩提,必当前去度化他。为此佛陀来到摩竭陀国,向王舍城国王及人民宣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殊圣妙法。频婆沙罗国王与听法大众深受感召,至心皈依佛陀教法,摩竭陀成为第一个全国信奉佛教的国家。为了感恩佛陀的教化,频婆沙罗国王兴修「竹林精舍」,让佛陀有安居说法之处。佛教的第一座寺院于是成形。 佛陀在竹林精舍宣化,杰出的婆罗门长者大迦叶时时前往听法。几次下来,大迦叶深为释迦牟尼佛圆满的智慧所感动,于是请求剃度座下。他依教奉行,严守无着少欲的苦行,被称为「头陀第一」,成为十大弟子之首。日后佛陀在灵山拈花,大迦叶独领其义,成为中国禅宗西天始祖。 须达多是舍卫城著名的乐善好施者,人称给孤独长者,这日他来到了王舍城。原本是婆罗门教徒的他,见佛陀相好庄严、教法圆满,心生无限的欢喜,恳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说法。得到佛陀慈悲允诺后,须达多兼程赶回国,寻觅清静庄严之地,以供佛陀说法。他的诚恳感动了只陀太子,两人共同成就「只树给孤独园」。佛陀长住于祇园精舍,居留说法达二十四年之久,化度众生无数;就连骄傲自恃的波斯匿王也被佛陀教法所感动,成为忠诚的护法弟子。舍卫城其实距离迦毗罗城并不远,释迦牟尼佛在祈园精舍说法的事,很快就传回了祖国。在父亲的召请下,佛陀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城说法,不论王宫贵族、平民百姓都前往听领。父亲净饭王、妻子耶输陀罗都深受启迪,儿子罗侯罗更在母亲的赞许下剃度出家,成为僧团中第一位沙弥;同父异母的弟弟难陀,也皈依于佛陀座下。 虽然在迦毗罗城释迦牟尼佛仅作短暂停留,但他所宣说的教法,却感召了许多王族子弟。佛陀的四位堂兄,阿难陀、提婆达多、阿那律、金毗罗,相继进入僧团。释迦教化不分种姓、一律平等,当时为四王子理发的贱民优婆离,也获得佛陀的应允而出家。出身奴隶阶级的离婆多奉戒严谨,拥有「持律第一」的称号,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净饭王逝世后,抚育佛陀成人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带领五百释迦族妇女请求剃度,成为僧团第一位比丘尼。不久之后,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也加入了比丘尼僧团。 释迦牟尼佛自从成道以来,四十余年讲经集会三万余次,度化众生无数。到了八十高龄时,他仍以孱弱的身躯北游弘化。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在毗舍离渡过了雨季,带病到了拘尸城。在拘尸城外的娑婆树林里,疲倦不已的佛陀右胁卧于双树下,众弟子与天龙护法围绕周匝。他接受了拘尸那城工匠纯陀的最终供养,并摄受须跋陀罗成为最后弟子;并遗训弟子,应依戒律为师、应依四念处而安住。在佛陀安详入灭后,遗体举行荼毗仪式。火化后的佛舍利,分别由摩竭陀国等八国迎回,设塔供养。 为使佛陀的教法能够永传,在佛灭度后第九十日,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大阿罗,集聚于王舍城外的灵鹫山,完成了第一次佛典的集结。后又经过几次的汇集、整理与翻译,佛法传遍世界各国,甚深圆满的真理,成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宝筏。 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一生慈悲救世,永远为人所景仰。

立姿度母

【诸事成就度母略释 】 度母有非常多种,除平常说的二十一尊度母外,还有其他非常多的度母,如作明佛母、大白伞盖佛母、财源佛母等都属度母,大部份母续的很多佛母,都属度母法门。 密宗的续部有四大续-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一般度母续属于事续,但二十一度母礼赞文可以解释为瑜伽续、也可解释为无上瑜伽续等,有多种的解释。 以前很多成就者的度母仪轨都以事部写出的,因此在西藏修持度母法门的时候,不吃荤、守清净的戒律,事续的修持非常重视梵行,这很重要。 每尊度母法门的用意、功德和事业都有些不同,度母发了无数的愿,不同的愿就有不同方式的法门。这里立姿度母法门为除死怖、增长福寿智慧,更能成就佛果,集息增怀诛诸功德于一,迅速成就、属于无上密续莲华部之法门。 度母及法门的由来 『度母』是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化现为慧月公主,勇敢度化众生的事业和力量圆满显现的时候,诸佛菩萨赐予的佛号,意思是度化众生者。度母的身、口、意、功德和事业都为度化众生者。 过去七劫时,有世界名曰「不动」。度母于此不动世界中开示法要。其时,十方诸佛齐来灌顶,赞叹度母为出生一切诸佛之母。 过去大劫时,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无量无边云集观世音菩萨道场,说此度母陀罗尼根本法,开示百万万法门,皆悉显著世界,度三世六道有情众生妙法。过去世与现在世,有六十万法宝流出,未来世尚有十二万二千法宝流出。如是无量诸经流,流布于天宫龙宫,无量无边。 对一般不了解因果报应的众生,就示现因果报应去导引;对有些不知轮回痛苦的众生,就示现轮回诸苦;对不知如何修行的人,就示现为善知识去引导。就这种随顺众生根器、摄受各种世间法的一切法行事业去引导,透过三乘或密乘四续法门度化众生。这些一切法门都是度母为度一切众生而宣说,听到或接触佛法的众生都得到度母的加持。 立姿度母法门由来 此殊胜不共立姿(站立姿态)一面二臂之绿度母法门为取藏师之一噶陀仁珍千宝二世˙才旺诺布不只一次,而为多次于不同地区(尼泊尔波达大塔,于拉达克、门巴地区及昌珠寺等,亲见度母以站立姿态示现于前为其传法。)住尼泊尔期间,于大黑行者神变日,所有信众亲见日光彩虹幕中显现度母圣相,尊者于净相中看到许多梵文所写度母续及成就仪轨,立即于尼泊尔波达(恰荣卡秀菩提)大塔旁自然的大尸陀林内,净书写下之殊胜法门。亦在尼泊尔一座残破的佛塔中取出此仪轨的梵文原稿,依此修持获得成就,延续弘扬此法门至今。 立姿度母简介 本尊身相为一面二臂、双足平行站立,具慈悲七眼(即脸上三眼、二手及二足掌心上各有一眼)、微笑清晰相,十六岁少女相。右手布施印降下珍宝雨,左手为三宝印持青莲花,女性特征圆满,玛如(拉达克)上衣、珍宝绸缎为装饰。顶上为上师无量寿佛相,长寿宝瓶上端作明佛母站立在上面, 自心金刚杵中观世音,手上拿花鬘、宝瓶,心中日月轮上黑色马头明王两手各持剑与捐索,马鸣三响震十方。 功德略数 此为一座间圆满具足息增怀诛四事业,不论于世间法或不共解脱道出世间法,都是殊胜、加持迅速不可思议的成就法门。其于四事业之功德略述:息业部分,于外如犯太岁及犯小人、流年不利、官司王难、地水火风四大的灾难、兽难、刀兵劫等的减少或消除,逢凶化吉,远离一切恐惧、颠倒、怖畏。于内平息四大不调、五毒诸蕴之障恼,迅得身心安和自在之功德。 增业,于外如福德及权威增长、功名利录成就、寿命及智慧增长、财富丰饶,远离一切贫穷、饥馑等,事业顺利,所求皆得满愿。于内以福德资粮迅能圆满、无明迅除,智慧早开迅能深入经藏及加持。 怀业,于外如人缘增长、良缘具足、人际关系和合、家庭及姻缘美满和乐、生男生女欲求迅成、业务蒸蒸日上等。于内逆缘不生故,顺缘具足而易得善友相随、善知识摄受。 诛业,于外如官司缠讼、小人不断、邪咒蛊惑、非人、天龙八部、魑魉鬼魅等害之回遮;学龄幼童不专心及智慧不开等心性不宁、内在的各种传染病、疫疾五毒烦恼困扰之身心诸疾之预防及调愈等功德。于内以远离诸外障、内障昏沉掉举等诸困扰,迅能成就种种事业。

众会主玛哈嘎拉

玛哈嘎拉为佛教非常重要的护法,金刚乘密续内常常提到:本尊现为护法相。玛哈嘎拉的法相有多种,基本上分为超越世间为佛菩萨化现与世间为护法眷属两大类。 众会主玛哈嘎拉为超越世间的护法,藏文名为贡布措达(Ganpo Tsog dag),“贡布”的意思为怙主,“措”的意思为众缘、众相、众力和合,“达”为尊主之意,整个意思即众会主。 象鼻财神也通称为众会主,意思为人身、象头合一,神的灵魂与畜牲身合一,与此玛哈嘎拉有相似处但不同。 此众会主玛哈嘎拉是普贤王如来、大日如来、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智慧合一的化现,为三界大神、天龙八部、十方怙主力量的总合,相上为各神的圣物、法器、装饰等尊敬而供养乃齐聚于一身,本性上力量众会、法相上圣物众会,为十方八部、七十五怙主等奉为尊主,此故称为众会主。 修持此法门,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以其为大日如来之化现,消除罪障极为迅速;以为三菩萨的化现,故能增长慈悲、智慧与法力;三界大神等力量具足故,天龙地神只能护持而不会伤害;十方怙主力量总合故,世人所欲福禄寿慧增长、子孙满堂;七十五怙主力量合聚故,不畏敌侵成尊贵。 此法门来自【猛咒密利刃续】、【猛咒诅詈续】、【神棒堆叠续】等,其内有消除道障、勾召三界、增长财富、诛杀怨敌等各种事业,共与不共的法门共有三大卷。 远传法门由来,莲花生大士、印度的达纳桑智两位大德传给毗卢遮纳翻译大师→宇札宁波与狄利确吉札巴,两位大德广传于当时的东藏地区、现今的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藏区,至今已为不分宗派各个寺院都会修持的法门。 近传伏藏法为现今色达县仲日神山丘布多滇取出,内含很多咒术,现今一般修持的为远、近二传合一的仪轨。 传至东藏的第一部法门为观音菩萨忿怒尊,即为此众会主玛哈嘎拉,也因此被称为康区远传的众会主玛哈嘎拉法门,四川很多格鲁派大寺院格德寺、安曲寺、日甲寺等每年固定修持,觉囊派的赛寺院、卓格寺、嚷塘寺等,萨迦德格的根钦寺、多阔寺等,宁玛派的噶陀、白玉等寺院,非常重视且为主修的护法之一。凡在康区具历史背景的家族都特别会供奉此护法。

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梵名玛哈嘎哩,乃佛教护法神祇。其原为湿婆神之女,当世尊于菩提迦耶正进入甚深禅定,将近证正等觉位时,所有邪魔均感不悦,欲以魔力来扰佛成道。世尊以大威神力降伏一切魔军,其时佛陀亦’降伏了玛哈嘎哩。自当时起,玛哈嘎哩便于佛前立誓,愿护持佛陀之法教,同时成为女性护法中最殊胜之护法神。其究竟本质上与般若佛母无二,而为利益一切有情,故由法界示现忿怒表相。依世俗谛而言,玛哈嘎哩乃一切玛哈嘎拉(大黑天)之佛母,有时亦被称为「欲界之主」。 在 「喜金刚密续」中所载:『吉祥天母为喜金刚坛城中最重要之护法尊之一』。故其对于行善业,护持传扬佛法,并深信因果之众生,将日夜不断地赐予加持与保护, 使信者免于疾病等痛苦。而对于造恶业之人,亦成为仲裁者,依照业报而惩戒之。吉祥天母不仅为护法尊,同时亦为满愿尊,能圆满众生世俗、殊胜二善愿。其亦为 「摧魔者」,能摧毁一切邪魔鬼魅。 此尊形像为嘎陀初祖-嘎陀巴德协于净相中亲见天母主尊而写下的仪轨,亦成为藏地最早的吉祥天母法门,为各大教派蔚为瑰宝,后世许多高僧大德依据此部法门,亦撰写出种种不同的天母仪轨,实为殊胜!

语狮子文殊

文殊菩萨智慧巍巍,言莫能尽,《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下》中记载: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已满足如来十力及以十地,一切佛法悉皆圆满,何故不证无上菩提?」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岂有圆满诸佛法已,更证菩提,何以故?已圆满故何所证。」故知其果证与佛无异,为因利生自居菩萨之位而已,便因其利生故示现各种不同身相,在此仪轨中则以骑乘狮子之相化现,名为「语狮子」。 由于不论世间的学问知识及出世间解脱之教证二法,欲通达无碍,皆有赖于智慧之高低,因此如何增长智慧尤显重要,凭借着精进地博闻强识,诚然必须,然若依金刚乘本尊瑜伽修行,则更能迅速容易成就不忘失总持,得证如所有智、尽所有智,智慧如海,成就佛智,是以此处所教示依止之本尊是由印度唐巴桑杰传入西藏之「语狮子文殊」成就法门。 虽依有相本尊观修持诵,然修行者应知,真实胜义之中,如前经文记载文殊云:「一切诸法住于佛法,凡所有法,无漏无际无相无形,是故佛住于如如,佛所住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世俗中如何幻化示现形相皆可,在心意中借方便法门现起智慧之相,智慧中了知方便如幻二者双运无别,不滞有相、不堕断空,以成就胜义文殊智慧果位。 文殊语狮子修持仪轨之传承故事 佛陀最初将此法传于仙人斯玛格德,斯玛格德将此法又传给了婆罗门索德巴扎。 在索德巴扎九十九岁的时侯,对轮回生起了厌烦心,对佛法生起了不共信心,他非常想了解佛法,但苦于不识文字,于是就在阿阇黎斯玛格德面前表示自己想学习文字,阿阇黎斯玛格德对他说:“你的年龄已非常大了,文字很难学会。”婆罗门心想:此言不差,可是如果不识文字,便无法学法,如果不知法,则无法修持,不修持,无法脱离轮回,脱离不了轮回,则无法获得佛果,所以,我当一心一意地祈祷文殊菩萨。想到这儿,便对阿阇黎斯玛格德说:“那么,祈请您将此文之传承传授于我,”斯玛格德听后,非常欢喜地传给了他。婆罗门问:“此法修持多久能够成就,”斯玛格德言:“若具缘分,一日便可修成。”之后,婆罗门在一尊文殊像前放置了一把宝剑,并立下毒誓: “倘若今晚您不显现尊颜,不赐予我加持,我便断头自尽,”如是作了祈祷。待天明时,文殊菩萨显现尊颜,对他赐予了加持,刹那间,一切法无碍通达,身体也变成了八岁童子形相,人称婆罗门谓作明童子,后来,作明童子将此法传给了妙音自在,妙音自在又传给当巴桑吉等……,如是辗转传至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