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佛

 

为教化南赡部洲的众生,白髻菩萨从兜率内院,下生人间。他乘着白象,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进入了母胎……

百花盛开的蓝毗尼园里,怀着六甲身孕的净饭王妃,正在树下休憩,微风轻拂、鸟语呢喃,四周一片祥和。在此宁静安详的时刻,释迦牟尼佛安然的从摩耶夫人右?诞生了。甫初生的王子凌空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了七步,美丽的七宝莲花随着他的步履朵朵绽开;佛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释梵天神顶礼圣相、诸天天女散花庆贺,南瞻部洲放大光明,天地之间祥瑞百出。

当整个释迦族都沉浸在新生的喜悦时,摩耶夫人却在太子诞生后的第七天过世了,年幼的悉达多太子于是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抚养照顾。
净饭王对这晚年得来之子关爱备至,不仅给予一切物质上的满足,还聘请各方专家、学者,教导悉达多文学、医学、哲学、算数、武术、兵法等各种知识与技术。年少的太子,天资聪颖,在短短几年间,不仅精通各种学问,还拥有一身好武艺。许多骄慢的狂人,都深为太子所折服。他的声名远播,就连昂卡、摩竭陀等国,都知道迦毗罗城有位卓越出众的王子。深明善巧方便的太子,对于一切世间事都能随顺,他在十七岁时纳耶输陀罗为王妃,六年后生下独子罗喉罗。

尽管身居荣华富贵,但悉达多并没有因此沉溺于享乐;相反的,对于生命,他有着比一般人更细微的观察与思考。在几次出游中,他看到肉弱强食的杀戮、艰辛工作的农夫、痛苦哀嚎的病人、举步艰难的老人、脓血流溢的死尸……这些景象,让太子深深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深切的思维着解决痛苦的可能。再次出游,悉达多在北门遇见威仪巍峨的比丘,太子心生大欢喜,舍世修道的念头,油然而生。

虽然净饭王对于太子出家的念头百般压抑,但丝毫无法改变他的意志。随着时日的增加,太子出世的心,越发的坚定。终于在一个黑夜里,他离开了王城,进入森林深处。悉达多自断须发、披上袈裟,并发下誓言:「若不证菩提果,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回王城。」从此身披锦衣的王子成为离群索居的修道者。

初出家的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畔开始艰苦的修行生活。在严厉的苦修中,他日食一麻一麦,不分昼夜,一心修习禅定。六年下来,他的身体变得枯瘦而嬴弱,意识也越来越模糊。太子深切的体悟到,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他起身沐浴,走出苦行林。

在接受牧羊女乳糜的供养后,逐渐恢复体力的太子,来到菩提迦耶城。在一棵菩提树下,他大发誓愿道:「若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座。」悉达多太子结跏趺坐,进入甚深禅定,期间无数的烦恼与魔障不断来扰,魔军魔女倾巢而出。历经四十九日的奋战,在与清晨星光交会的片刻,悉达多彻悟心源,顿然证悟一切真理,成就无上正觉。王子大彻大悟,跳脱生死轮回,成为证得解脱涅槃的佛陀。

在持续数日的禅定后,佛陀起身渡过恒河,来到鹿野苑,对当初曾经一起修行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说法。释迦摩尼佛初转法轮,为五比丘宣说「四圣谛」与「八正道」——四种能证得真如正觉的真理,以及八种实际修行的方法。在鹿野苑佛陀三转法轮,五比丘因而得证,成为最初得度的僧伽。

度化五比丘后,释迦牟尼佛开始在鹿野苑附近、缚啰迦河沿岸传法。不久之后,波罗奈城富商之子耶舍前来求法,他虽生于富贵之家,但对于世俗尘劳,有着极大的厌离心,因此虔诚的向佛陀祈求解脱之道。佛陀慈悲摄受,耶舍成为佛陀第六位弟子。当耶舍的父亲俱梨迦来到鹿野苑时,耶舍已成为一位道貌庄严的比丘了。俱梨迦长者见状无限欣喜,自己也发愿皈依;其后耶舍的母亲,也皈依在佛陀座下。他们分别成为佛门首位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受到佛陀智慧的感召,耶舍的朋友们也闻讯前来求法,五十个人同时受戒,成为佛门僧伽。在佛陀的教化下,弟子无不法喜踊跃,得证果位。

为使教法能够普遍流传,让更多的众生获得解脱利益,佛陀要求弟子不要常住一处、各自向十方传法,僧团第一次的布教活动于焉展开。释迦自己亦单独出发,前往伽耶山。途经尼连河,佛陀来到优楼频罗迦叶的苦修处。优楼频罗迦叶已高龄一百多岁,是位极具威望的拜火教领袖。释迦牟尼佛为他宣说究竟妙法、展现不可思议神通,优楼频罗迦叶深受感悟,带领弟子五百人皈依佛陀。之后他还说服了同样信奉拜火教的两个弟弟,那迦叶和伽耶迦叶也先后带二百五十名教徒来归化,这就是著名的三迦叶。此时教团的僧伽,已经有千人以上的规模,教法的传播也更为快速了。

佛法在弘化的过程中,屡受「六道外师」的阻挠。所谓「六道外师」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六个教派,而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是其中诡辩派著名的学者。此派的学者,贡高我慢,自认为拥有世上最殊胜的教法,无人可匹拟。然而当他们听到佛陀所宣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真理后,就深为折服,各带领弟子二百五十人来皈依。舍利弗和目犍连精进修行,日后分别成为佛陀僧团中,「智慧第一」与「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曾经承诺频婆沙罗国王,若自己能证得无上菩提,必当前去度化他。为此佛陀来到摩竭陀国,向王舍城国王及人民宣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殊圣妙法。频婆沙罗国王与听法大众深受感召,至心皈依佛陀教法,摩竭陀成为第一个全国信奉佛教的国家。为了感恩佛陀的教化,频婆沙罗国王兴修「竹林精舍」,让佛陀有安居说法之处。佛教的第一座寺院于是成形。

佛陀在竹林精舍宣化,杰出的婆罗门长者大迦叶时时前往听法。几次下来,大迦叶深为释迦牟尼佛圆满的智慧所感动,于是请求剃度座下。他依教奉行,严守无着少欲的苦行,被称为「头陀第一」,成为十大弟子之首。日后佛陀在灵山拈花,大迦叶独领其义,成为中国禅宗西天始祖。

须达多是舍卫城著名的乐善好施者,人称给孤独长者,这日他来到了王舍城。原本是婆罗门教徒的他,见佛陀相好庄严、教法圆满,心生无限的欢喜,恳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说法。得到佛陀慈悲允诺后,须达多兼程赶回国,寻觅清静庄严之地,以供佛陀说法。他的诚恳感动了只陀太子,两人共同成就「只树给孤独园」。佛陀长住于祇园精舍,居留说法达二十四年之久,化度众生无数;就连骄傲自恃的波斯匿王也被佛陀教法所感动,成为忠诚的护法弟子。
舍卫城其实距离迦毗罗城并不远,释迦牟尼佛在祈园精舍说法的事,很快就传回了祖国。在父亲的召请下,佛陀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城说法,不论王宫贵族、平民百姓都前往听领。父亲净饭王、妻子耶输陀罗都深受启迪,儿子罗侯罗更在母亲的赞许下剃度出家,成为僧团中第一位沙弥;同父异母的弟弟难陀,也皈依于佛陀座下。

虽然在迦毗罗城释迦牟尼佛仅作短暂停留,但他所宣说的教法,却感召了许多王族子弟。佛陀的四位堂兄,阿难陀、提婆达多、阿那律、金毗罗,相继进入僧团。释迦教化不分种姓、一律平等,当时为四王子理发的贱民优婆离,也获得佛陀的应允而出家。出身奴隶阶级的离婆多奉戒严谨,拥有「持律第一」的称号,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净饭王逝世后,抚育佛陀成人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带领五百释迦族妇女请求剃度,成为僧团第一位比丘尼。不久之后,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也加入了比丘尼僧团。

释迦牟尼佛自从成道以来,四十余年讲经集会三万余次,度化众生无数。到了八十高龄时,他仍以孱弱的身躯北游弘化。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在毗舍离渡过了雨季,带病到了拘尸城。在拘尸城外的娑婆树林里,疲倦不已的佛陀右胁卧于双树下,众弟子与天龙护法围绕周匝。他接受了拘尸那城工匠纯陀的最终供养,并摄受须跋陀罗成为最后弟子;并遗训弟子,应依戒律为师、应依四念处而安住。在佛陀安详入灭后,遗体举行荼毗仪式。火化后的佛舍利,分别由摩竭陀国等八国迎回,设塔供养。

为使佛陀的教法能够永传,在佛灭度后第九十日,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大阿罗,集聚于王舍城外的灵鹫山,完成了第一次佛典的集结。后又经过几次的汇集、整理与翻译,佛法传遍世界各国,甚深圆满的真理,成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宝筏。

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一生慈悲救世,永远为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