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的衣饰庄严

藏传佛教对于法门传承的慎重严谨,不论从藏经翻译、学院制度,还是修持仪轨里都显而易见,我们所见到的唐卡塑像中,人物的规格和色泽搭配亦是严格遵从传承仪规,甚至在衣饰的身庄严上,针对不同法门传承的特色与功德,其搭配都明显不同,如下简单介绍四种较俱代表性的部份:

《报身佛十三庄严》

又分为绸缎五法衣、珍宝八饰

[1]绸缎五法衣

1,悬挂在蓝绸缎冕旒后面的飘带
2,挂在五方佛冠下的冕旒
3,俱有金色图纹的白绸缎肩帔
(若要完全遵照画唐卡的规范,应该在左肩腋下至右肩腋下,画一条称为阴阳鬘〈腋络〉的饰品)
4,从上衣袖口至手掌,披垂而下的绿色绸缎
5,覆盖下半身的内裙,以及其他各种下裙
(按照普遍的佛像画法,裙身全部涂成红色,或者裙摆缘边部分涂红色,其余裙身部份上另四色的画法)

[2] 珍宝八饰

1. 珍宝头冠
2. 耳饰
3. 颈饰(项链)
4. 臂镯
5. 珍宝肩饰
6. 珍宝长肩饰
7. 手镯
8. 足镯
以上共称为报身佛十三庄严。

《密乘本尊空行的骨饰六庄严》
1,由头顶至发髻间的32条格纹骨鬘
2,颈间的16条格纹骨鬘项链
3,由后背至胸前的122条格纹骨鬘肩饰
4,内裙上64条格纹骨鬘的腰带缨络
5,手腕及手臂的骨饰
6,脚上的骨饰(或者将手和脚的骨饰合算为一种,另加上耳饰为第六庄严,此乃表征六度波罗密多的意义)

另有其他名称与算法,例如:
1,左右肩膀的骨饰摩尼宝
2,胸前的骨鬘莲华
3,背脊的骨饰金刚
4,肩胛的骨鬘轮…

以上为基本的骨饰庄严。

尸陀林八庄严:
又分为愤怒尊三披衣、配饰二庄严、敷涂三甘露。

[1] 愤怒尊三披衣

偶有无明众生批评,密乘本尊身相血腥,非大悲种,殊不知此乃法及功德之表征也!披带血皮的意义,代表降伏三毒烦恼,无畏及获得任运自在…

1,人皮。以菩提心摧坏贪欲
2,象皮。以十力蠲除愚痴
3,虎皮。以奋迅勇猛之力降伏嗔恨

[2] 配饰二庄严
即颅饰、蛇饰,又细分为七种
1,五颗枯颅的头冠
2,枯槁的或湿温、流血交杂的,五十颗颅骨串成的长肩饰
(枯槁及湿温的颅骨交杂亦可,不影响其表征意义)
3,龙王种姓的白蛇发箍
4,吠奢种姓的黄蛇耳环
5,婆罗门种姓的红蛇项链
6,戍陀罗种姓的绿蛇足镯
7,旃陀罗种姓的黑蛇肩饰

[3] 敷涂三甘露…非此次主题,故省略之。

《勇士护法的俱力八衣》
依密续中所述:
1,竖立发髻遮止轮回衣
2,金刚鹏翅方便智慧衣
3,靛红冕旒降伏常断衣
4,顶置金刚种姓尊主衣
5,犀皮铠甲威光盛耀衣
6,不二相伴智慧佛母衣(依各别的佛母眷属)
7,遮止厉魔勇士利器衣(依各别的标帜物)
8,焚烧烦恼金刚炽焰衣

或如─雍札噶续中所述:
威光盛耀作怖鲮鲤衣
方便智慧和合日月衣
焚烧嗔恨智慧炽焰衣
云云….(省略之)